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政策,抓住了重点群体的需要和企业痛感所在。也只有基于市场需要制定的政策,辅以坚定有力的执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进一步减税降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在当前宏观经济企稳但结构性制约因素仍凸显的背景下,此举无疑是给企业的一剂定心丸,彰显了我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
无论从稳增长这种短期措施所强调的需求管理视角,还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长期措施所强调的供给视角来看,减税降费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16年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强调了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举措。这些均表明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宏观政策中的重要性和导向性。
企业税费负担涉及方方面面,哪些该减、采取什么方式减,需要综合考量,循序推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任务聚焦在三个方面。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将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前一项政策是对所有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小微企业的发展后劲。后一项政策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给予比一般企业更大幅度的税收优惠。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主体,比大型企业具有更强的开拓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从新成立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可能仅仅需要数年的时间。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励中小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结合目前正在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有更多的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出台。
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增值税税率由四档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我国增值税最早设置了17%的标准税率和13%的优惠税率两档税率,营改增中为平衡企业税负又增设了11%和6%两档税率。过多的税率档次,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增值税的中性特点,导致行业间税负不公,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融合升级;另一方面给征管带来了很多不便,增加了征纳双方成本。在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简并税率档次是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消除税制扭曲的重要一步。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明确提出税率简并的方案,但是指出了简并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因此,毫无疑问税率简并的方向是高税率向低税率靠拢,这实质上也构成了一项减税政策。当然,增值税税率档次的简并和调整并不能一步到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收入影响、企业税收负担变化等因素稳步推进。今年的改革只是第一步,笔者建议从13%的优惠税率调整开始。目前适用13%税率的是食品、居民用能源产品和图书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品,其政策目标主要是降低增值税的累退性,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然而,目前13%的优惠税率与17%的标准税率之间的差距过小,覆盖的商品范围过窄,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将13%的优惠税率降为6%,同时扩大其适用的商品范围,纳入更多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婴幼儿奶粉、食品、衣服鞋帽和儿童安全座椅等婴幼儿产品。这既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本国婴幼儿产品供给质量,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也有利于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提升居民生育意愿。
减少涉企收费,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去年底关于企业“死亡税率”的说法甚嚣尘上,一些观点认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过高,已经远远超出企业承受能力。但从实际数据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在国际上仅处于中位,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减税降费,宏观税负水平正在逐年下降。在宏观税负不高的情况下,为什么微观层面企业的税负感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税外负担沉重。当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种类偏多,更严重的是那些不规范、不合理的收费,例如依附于行政审批的强制性中介服务收费、水电气等垄断性行业收费,以及一些由原来的政府收费转变而来的中介或行业协会组织的服务性收费等。这些收费项目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此外,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和物流成本等各类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降低这些外部成本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同样需要政府主导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要从五方面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包括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或停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以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这正是对企业诉求的直面回应,也是消除企业税痛感的有力举措。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市场吸纳就业的主力,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对税收负担的敏感度高,只要在税收政策上“给一点阳光就能灿烂”。低收入群体的增值税负担重,降低增值税优惠税率并扩大适用商品的范围,有助于减轻其基本生活压力。种类繁多、政出多门、不规范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给企业造成的负担感要远远高于正税,降费的紧迫性比减税强。针对这三方面出台相应的减税降费政策,可以说是抓住了重点群体的需要和企业痛感所在。也只有基于市场需要制定的政策,辅以坚定有力的执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税务报-中国税网
作者:施文泼
编辑: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