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参加岳阳市华容县“新华蓄洪垸”溃决险情的抢险救援。
陈华带领岳阳蓝天救援队参与东方之星沉船搜救。
城陵矶水上搜救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芙 岳阳报道
因连日暴雨,7月10日10点57分,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新华蓄洪垸由于管涌险情过大,出现溃决,洪水以落差6米、316立方米/秒的流速疯狂扑进新华垸,大面积农田、房屋被淹,2.3万余名人民群众急切等待转移。
灾区险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数百名武警、消防官兵,救援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赶往现场参与抢险营救。而这其中,就有岳阳市国税局干部陈华,作为党员的他,同时也是岳阳蓝天救援队队长。此次救援中,他带领着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出被困群众11名,协助当地官兵转移群众100余人,被誉为抗洪前线的“最美志愿者”。
“我是救援队队长,必须冲锋在前”
“我是救援队队长,是退伍军人,更是共产党员,在危难关头,我没有理由不冲在最前面。”聊起“新华蓄洪垸”溃决险情的抢险救援时,陈华这样说道。
7月10日,岳阳市华容县新华蓄洪垸出现溃决,洪水疯狂扑来,2.3万余名群众等待转移。岳阳市应急办与岳阳楼区国税局局长王大旺取得联系,请求派国税干部、岳阳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华立即带队赶往华容县新华垸开展救援工作。
接到任务后,陈华即刻率领9名队员,携带2艘冲锋舟、多套救援设备赶赴新华垸溃口,溃口两边和洪水漫灌的区域都是被淹的农田和民房。陈华立即指挥队员驾驶快艇赶往下游的3个村庄展开搜救工作。
救援中,陈华远远望见一栋房子二楼阳台上有一位老人,于是迅速驾驶快艇靠近。老人名叫刘绍林,今年76岁,是华容县治河渡镇登银村村民,老人既担心害怕,又不忍舍家离去。在陈华苦口婆心劝说之下,老人同意让陈华和队员将一楼浸泡在水里的电冰箱、洗衣机抬到二楼,关上液化气罐阀门和电源总闸后,再一起离开。
“陈华和其他的队员接我离开了被淹的老屋,还把我家的电器搬到了楼上,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我和乡亲们。”聊起当时的情况,刘绍林老人久久不能平静。
解救完老人后,救援经验丰富的陈华继续带领救援队员在滔滔洪水中,驾驶着快艇搜救,将被困在洪水之中的11名群众撤离到安全位置,并协助当地官兵转移群众100多人。
搜救工作结束后,看到有官兵在搬运沙袋时受伤,陈华和队员们自掏腰包买了近4000元的药品,发放到救援官兵的手上。回到岳阳市区后,又和队员联系爱心企业开展捐助活动,共筹集价值150万元的米、油、衣物、药品送往灾区。
“在参加各种灾难救援的时间里,队员们每天只能睡两到三个小时,生活艰苦,但是对于大家来说,却是一段段永生难忘的经历。”陈华说,每一次执行任务,他都会带领着队员严格落实地图、施救、通讯、医疗等多个环节,这些因为对公益事业的热爱而聚到一起的志愿者们,不求名也不谋利,只是希望能在危难中给人带来生机,给他人多一些帮助和温暖。“我是救援队队长,必须冲锋在前。”
打开生命通道 参与救援140余次
热心公益的陈华,因为自己的坚持,感动了一批人,结识了一批人,也带动了一批人。2011年,通过与中国蓝天救援总队联系,他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建了岳阳蓝天救援队,由他担任队长。
6年来,陈华带领蓝天救援队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自费参与云南鲁甸地震、永善地震、湖北监利6.1东方之星客轮沉船、江西武功山、岳阳药菇山失踪人员山野救援、湘西溶洞少年溺水救援等各类大小救援140多次。他还带领队员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实地免费开展应急医疗、地震、火灾疏散演练和讲座共计446场,受益3万余人。
在陈华的带领下,岳阳蓝天救援队逐渐发展壮大,户外志愿者、专业搜救人员、医护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纷纷加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获得了广泛认可。2014年,被评为岳阳市十佳学雷锋志愿者团队;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团队”,原铁道部“最佳志愿服务团队”。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8月11日9时35分,陈华带领岳阳市蓝天救援队6名队员到达中国蓝天救援队设在鲁甸市区的前线指挥部。
当时,灾区正下着倾盆大雨。为了尽早摸清受灾情况,陈华和队员们徒步前往调查灾情。“当时村子里的山塌方十分严重,每次经过塌方区时,都必须由两个人观察情况,一个人快速通过。”救援队员徐湘平回忆,在他通过一个塌方区时,陈华和另一个队员帮着观察。“当时,我听见陈华着急大喊‘快跑!快跑!’而等我快速跑过那段路后,两块拳头般大小的石头,掉在我身后2米远的地方。”徐湘平说,当时没觉得什么,但回到营地后还是感觉后怕。如果被石头砸中了,后果无法想象。但是,参与救援就不能怕危险。
在灾区,这样的危险处处存在。8月17日,岳阳市蓝天救援队准备返回岳阳,却得知距离鲁甸280公里远的永善发生了5.0级地震。陈华没有犹豫,带领着徐湘平和来自新疆蓝天救援队的7名队员,以及江西的1名队员,经过6小时的跋涉,前往永善县调查灾情。他们也成了第一支抵达永善灾区的民间救援组织。当天,他们经历了大大小小余震52次。
“我无法忘记灾区人民发生灾难时的痛楚和灾难后的坚强。”陈华说,在救援日日夜夜里,队员们每天只能睡两到三个小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的行动迅速、数据精准,为灾区的救援抢得了宝贵时间,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勤勉工作 成为税收事业的行家里手
年近50岁的陈华,曾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优秀士兵,经历过枪林弹雨、生死离别。退伍后,他成为岳阳市一名国税干部。
而在岳阳国税系统,像陈华一样热心公益、心系群众的还有一大批税务干部。在岳阳遭遇多场暴雨后,岳阳国税系统便下发紧急通知,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将责任和任务分配明确,积极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市局领导连续11天在责任堤垸钱粮湖垸督导巡查,华容县国税局在小港闸、临湘市国税局在同德垸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时关注水情变化情况。同时,市局机关成立了24人组成的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各县市区局组建12支防汛抢险骨干突击队,配足配齐防汛装备,赶赴各责任堤垸,开展守护、巡查和处险工作。
此外,全市国税系统建立起12处受灾企业办税“绿色通道”,为120户受灾企业开展送票上门服务和办税延时服务,帮助受灾企业做好税收减免等准备工作。
“陈华不仅冲锋在救援一线,在工作上也是打头阵,是区局的先锋模范。”这是岳阳楼区国税局局长王大旺对他的评价。
从税25年来,陈华刻苦学习钻研各项税收业务知识,热心服务纳税人,早已完成从优秀军人到优秀税务人的蜕变,成为税收事业的行家里手,得到同事和纳税人的点赞。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时间紧、任务重,陈华所在分局地处中心城区,纳税人量多面广。他主动请缨,出主意、定方案,带领1个小组挑起繁重的信息采集工作,主动上门做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提前完成对421户纳税人的采集工作任务。
营改增期间,陈华开启“五加二”“白加黑”模式,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一个纳税人的来电。仅在4月1日至11日的信息采集初期,他每天接电话就达30人次以上,解答问题上百个,以至于每次接电话时的开场白都成了他的条件反射。
有一次,他一个好朋友打来电话,他想都没想就重复了那句开场白:“你好,我是陈华,请问你是哪位,有什么问题……”电话那头传来朋友的笑骂声,“你都快走火入魔了。”陈华的妻子见他如此辛苦,心疼地埋怨:“好不容易熬成‘老干部’,可以不那么拼了,你却好,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面对家人,陈华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愧疚。然而第二天,依旧不知疲倦的工作在最前线……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芙
编辑:杨桦
本文为税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