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村瑶族村党支部书记邝素珍(右)在便民服务中心为民办实事。
龙村瑶族村石子岭民族活动中心。
红网时刻记者 胡芙 郴州报道
干净整洁的游步道、错落有致的小洋房、美丽纯净的龙溪河、特色有趣的文化长廊和凉亭、生机盎然的农田和花田……漫步在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里,眼前的景象,无法让人想到,这个栽树种花、窗明几净、舒适宜居的村庄,在3年前,曾是全县最有名的贫困村、信访村。
短短3年不到,龙村瑶族村从贫困村、信访村,摇身一变成为脱贫攻坚示范村、洁净乡村样板村、基层党建示范村。实现这样质的飞跃,离不开一个人的倾心付出。
她就是全体龙村村民口中经常提起且赞不绝口的最美女支书——邝素珍。
合村合心 她是懂感情讲原则的女支书
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2016年由龙村瑶族村、水楼下村、荷叶塘村合并而成,是宜章县最大的瑶汉混居村。合村前的各种遗留问题,导致合村后事情繁杂,经费紧缺,村干部不满意,村民有怨气。
邝素珍因多年担任村计生专干,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2017年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她临危受命担任龙村支部书记。
“选举结果出来当天,我彻夜未眠,心情非常复杂。”邝素珍回忆,因为对村内存在的问题十分清楚,她对于担任村支书一职,既激动又担心。
激动的,是她肩负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担当;担心的,是这份工作,任务繁重,矛盾交错,有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她。
“要改变现状,得先转变思想。”邝素珍说,她决定从争创“五化”支部着手,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党组织感召力,合村的同时实现合心。
邝素珍先是筹集了10万余元,改建了一个2704平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群众提供保障;随后,在全县率先成立村好人工作站,带头捐款,帮助贫困学生、重病重残贫困户、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党员开展洁净乡村志愿行动、夜间义务巡逻、森林防火巡查、河道治理等志愿活动,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同时,创立便民服务大厅值班“四给一讲一坚持”工作机制。凡是村民到村里反映诉求,给张凳坐、给句好话、给杯热茶、给句安慰;一时难以解决的,讲政策,坚持原则。
村民周诗其患有残疾,一个儿子是贫困户,另一个儿子在外工作,买了小车。因见其他贫困户可以享受危改补贴建房,周诗其也要求政府给他补贴建新房。县、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宣讲政策他不理睬,并多次到省、市政府上访,甚至扬言不解决就跳楼。
一日周诗其上访时,邝素珍强忍身体不适,赶去县里接他,并将他扶上车,耐心劝导。刚到村口,邝素珍就体力不支,当场呕吐。然而第二天,又继续前往周诗其家中作解释工作,并表示不能因为上访就违反原则给指标,也不会因为上访就不关心他的困难。
邝素珍的坚持和鼓励,最终感动了周诗其。他表示,“我不会再去越级上访,请支书保重身体”。干部作风大变,群众的信任感也逐渐增强。
邝素珍(中)走访贫困户
龙溪河景色。
脱贫摘帽 她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接下来就要脱掉贫困村的帽子,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2017年,邝素珍刚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开展了低保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全村70%的低保户被取消资格。
“第一次到水楼下村时,车子被堵在村口,不少群众情绪激动地指责我们。”邝素珍说,群众的情绪她能理解,但是要做到让群众理解工作,首先要做到“户户有数”。
第二天清早,天刚蒙蒙亮,邝素珍再次率领村干部走路进村,挨家挨户拉家常,逐户算清收入帐,解释政策,消除群众误会,动员勤劳致富。走访时,她还自己掏钱封红包,或买些水果、米、油等物品。
全村171户贫困户,每一户的家庭人口、致贫原因、存在主要困难,主要享受政策、脱贫计划等,邝素珍如数家珍。
了解情况后,就是因户施策。邝素珍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分门别类,精准帮扶。她鼓励养过羊但是不懂技术的村民参加扶贫养殖技能培训班,提高技能水平,打开销路;建立村技校、“妇女之家”等,邀请技术人员授课,进行电商、物业、制作等培训,让每个贫困家庭掌握一门技术,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对于因病、因事故致穷的家庭,邝素珍带领村干部、好人工作站多次看望、帮助,并且自掏腰包、出资垫钱,少则几千几百的资助、鼓励,多达数万元的垫资建房,从最迫切的角度,重燃贫困户的生活信心。
2017年底,龙村正式脱贫摘帽,实现脱贫151户54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4%,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为了让村民真正生活得安心、舒心,邝素珍还带头解决了村内通自来水、修“连心路”、搭有线电视和网络、设医疗服务点、复垦水田林地、整治农村旱厕等问题,彻底让村容村貌、乡风民俗大变样,由重点贫困村嬗变成先进示范村。
“2018年春节前,我带干部到水楼下村走访,回家时车子又被村民堵在路上。”邝素珍笑着说道,当时她停下车打开车门,村民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和鸡鸭就往车里塞。“我不肯接,他们还生气呢。”想起此情此景,邝素珍感到累有所值,非常感动。
龙村瑶族村油菜花开全景。
村内的脐橙基地。
田间地头 她是推动致富的实践者
脱了贫,下一步就是带领村民致富。如何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邝素珍有自己的发展经。
第一步:盘活“土地银行”。2018年,邝素珍将村里800多亩水田,3000多亩山岭流转到村委会,引进大户承包制,种植水稻、脐橙、奈梨、油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8万元土地收入,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0余万。过去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龙村集体经济的“土地银行”。
第二步:推行“五站合一”。邝素珍将党群连心站、好人工作站、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站、农村电商服务站整合至便民服务大厅,实现社保缴纳、金融交易、农产品销售、政策咨询、扶贫帮困等“一站式”便捷办理。村民山里采的、自家种的各类农产品都拿到村电商服务站打包、线上销售。目前,村电商服务站已上线了30多个种类的农产品,帮助村民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其成功经验和做法还向全市进行了推广。
第三步:规划远景宏图。龙村属湘粤古道,至今保持完好,又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邝素珍意识到,要利用乡村振兴机遇,做好乡村旅游规划。
于是,结合2018年龙溪河渠道整治项目,邝素珍带队上阵,组织群众运河沙、拉泥土,自筹资金进行清淤疏浚、清障拆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岸坡整治……今年春天,龙村600多亩油菜花开时,全县各地群众慕名来到龙溪河边漫步观花,为村里增收10余万。
现在的龙村,变成了经济强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龙村干部群众精神振奋,齐声夸赞:“龙村越来越美,都因为我们有最美女支书!”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芙
编辑:马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