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泽银与78岁的龙吉英老奶奶在茶园里唱苗歌,歌颂扶贫好政策。
向泽银辅导石蝶、石薇两姐妹的功课,墙上是姐妹俩的学习奖状。
向泽银将扶贫经历倾注在《习习春风入苗寨》的图画中。
红网通讯员 肖江浩 胡畔 杨冉 湘西报道
建档立卡户周开富,一家两口人,鲜叶收入2万元;向荣毕,五保户,除去请工费,一天纯收入680元…… 在“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国家税务总局吉首市税务局退役军人向泽银正忙着给村民记账。作为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扶贫第一书记的向泽银,自2011年参与扶贫工作以来,统计贫困户收入情况的时候是他最幸福的时光。
笔记本上记录的一笔笔收入,是湘西吉首市税务局在隘口村推出“一人一亩茶园”脱贫计划,提出建档立卡户人均种茶2亩以上,人均收入超过8300元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向泽银这位退役军人用四年时间打通湘西十八洞至隘口的“茶旅文化融合”旅游观光之路,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隘口经验”。脱下军装后的向泽银用军人的刚毅奉献、税务人的忠诚担当,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继续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
用生命寻找希望之水
2014年,向泽银刚到隘口村时,弯弯曲曲的村路又窄又烂,破旧的木房子歪歪斜斜,村里只剩年迈的老人和小孩,走在村里,看不到一丝生气和活力。
隘口村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到了枯水季节,地势稍高的村组严重缺水,种植的粮食颗粒无收。为了全面了解村里的缺水情况,向泽银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和村支书顺着山坡查看水稻的长势,一直走到山坡最高处隘口村燃灼组,一路所见都是干裂的稻田和枯萎的稻谷。在燃灼组龙三姐家,看到满头大汗的向泽银,她赶紧从家里水缸舀了一瓢水递过来,向泽银接过一看,是一瓢浑浊带着细沙的黄水,端着一瓢黄水,迎着沧桑面容上期盼的眼神,向泽银心中一凛,一口喝下了这瓢五味杂陈的水,并在心中暗自决心要让百姓喝到一口纯净甘甜的水。
下山的路上,经村支书介绍,因为地势原因,一遇盛夏,村里经常缺水,水质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都受到很大影响。
向泽银问道:“可不可以从高处引山泉水下来呢?”
“可以是可以,就是山泉水很难找,还要重新埋管子,村里没钱,更没人愿意理这个事情。”村支书无奈说道。
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每天天刚亮,向泽银便带着工作队向大山深处出发,沿着陡峭岩石,翻山越岭,却始终没找到合适水源。
一天,和往常一样,向泽银和工作队又向大山出发,翻过了几座山仍旧一无所获,向泽银和工作队员们已是满头大汗、饥肠辘辘。“向书记,这样找不是办法。”工作队李长沐有些不满地嘀咕道。
“你们先原地休息,我去虎跳崖对面看下。”向泽银安慰道。
于是纵身便跳了过去,攀岩到一处绝壁,一个趔趄,差点掉进虎跳崖的万丈深渊,幸亏抓住一根藤蔓,才得以保住性命。
黄天不负有心人,在虎跳崖附近,他终于发现一股水流较大且水质清澈的水源。
回来后片刻不歇,便马上着手写材料,向上级申请资金,购买水管,修建水窖水井。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流动着清亮纯净的自来水。走到龙三姐家,她会笑着捧着水瓢,问旅途劳累的游人要不要来一瓢,这是湘西这片干涸土地上流出的扶贫之水,也是隘口村民心中的生命之水。
用智慧点亮脱贫之路
人畜饮水的问题解决了,精准脱贫怎么办?多年的扶贫经验告诉向泽银,要全面提高村民收入必须靠产业。
驻扎隘口村的前半年里,向泽银的脚步踏遍了村里11个小组,走访村民200余户,开展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制定了《隘口村产业扶贫计划》。
向泽银和村支书向天顺针对隘口村实际,提出全面恢复茶园,发动群众种植“湘西黄金茶”,并牵头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叶合作社,茶叶外销的同时还依据茶园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积极引导村民打造“茶旅文化”品牌,构建了依据万亩茶园地理环境和优势,开发旅游休闲观光线路,才能卯足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后劲。
为改变村里因劳力有限无法确保茶叶培管到位的情况,他带领村民成立互助小组,建立“合作社+基地+互助组+贫困户”模式,进行团队运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15-2017两年间,向泽银通过打造“茶旅文化”品牌产业帮助隘口村16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7876.62元,超出了国家脱贫标准一倍多。
尝到了种茶的甜头,近年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家种茶,原在江渐打工的向天兵辞退了工作,放弃年收入8万多元工资,回家打理7.8亩茶园。
“在家门口照样赚钱又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没必要离乡背井,回来服侍好茶叶比打工还强。”向天兵笑着说道。
清晨茶尖挂甘露,阳光暖意沁民心。现在走进隘口村,年轻的身影在茶园里忙碌着,宛转悠扬的苗歌在茶园里飘荡着,片片茶叶在阳光下闪烁着,这是湘西这片贫困土地上种出的扶贫黄金茶,更是隘口村民脱贫致富的点金术。
用柔情浇灌希望之花
找水路上有军人的英勇无畏,发展经济上有税务干部的勇敢担当。而对于石蝶、石薇两姐妹,向泽银却是铁汉柔情。
曾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隘口村小寨组石明花奶奶急匆匆跑到扶贫队办公室:“向书记,我的两个孙囡囡到现在都还没有回家,天这么冷我怕她们在外面不安全啊!”向泽银一听,抓起手电筒,说道:“石奶奶您别着急,我马上去找。”
沿着崎岖山路,向泽银边找边喊,寂静的山野回荡着他浑厚的回音和北风呼啸而过的声音。突然,前面雪地里有两个弱小单薄的身影在朝他挥手:“我们在这里。”
向泽银看到孩子后,悬着的心落下的同时忍不住斥责几句:“这么晚还不回家知不知道奶奶很担心。”只见雪地里两个怯生生的女孩儿说道:“家里和外面一样冷,外面雪地里还能看见字写作业,家里黑漆漆的。”这时向泽银这才猛然发现雪地里散落的书包和作业本。那一刻,这个曾经百米枪打香头的神枪手武警教导员忍不住鼻头一酸,红了眼眶。
第二天,向泽银来到石奶奶家,一栋木房子破旧不堪,随处可见墙上的破洞,只有角落里有一盏没有油的煤油灯,屋里漆黑一片。询问才知道,石家姐妹的父亲患病卧床多年,紧靠着母亲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资支撑着全家的生计。看着这破旧漆黑的房子和两个孩子脸上灿烂的笑脸,向泽银暗下决心,要给两个小孩创造一个温暖明亮的家。
随后,他用最快的速度带领工作队把原来四面通风的房子重新修缮一番,联系村支两委把电通到了石奶奶家,并且嘱咐,每月的电费由他来出。
现在走进石家,灯火通明,两个小孩在灯光的照射下快乐地写字读书,原来透风的墙也变成了贴满奖状的墙。这是湘西这片贫瘠土地上开出的教育扶贫之花,也是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之花。
2011年开始驻村扶贫至今,向泽银行程26000余公里,脚步踏遍河坪村、王腊村、林农村、杨柳村、隘口村等贫困村,争取帮扶资金1265.27万元,帮扶2035人,帮扶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9625元,早已达到国家脱贫标准。2016年,他启动的河坪村调年舞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隘口村被评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中央媒体联合采访地,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向全国介绍隘口模式经验。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到隘口村考察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对于隘口依托贫困地区农业农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紧扣市场需求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做法给予肯定。
又是一年盛夏,隘口村的鼓声穿透山间如纱的薄雾,向泽银身穿深蓝的税务制服,坐在村口的大树下,缓缓地打开颜色陈旧的包裹,里面是一张发黄的宣纸,纸上是早前画了一半的《习习春风入苗寨》,他小心翼翼地把半幅画夹在画板上,注视着眼前的苗寨自语:“九年的奋斗,苗寨脱贫了,老百姓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是春天,这才是《习习春风入苗寨》的下半幅。”
来源:红网
作者:肖江浩 胡畔 杨冉
编辑:丁斯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