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意味着香港、珠海、澳门从此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历时近9年建成,是世界最长、建设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近日,记者走近港珠澳大桥,感受这项“世纪工程”背后的税收之力。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也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施工是大桥建设的重要环节,难度很大,涉及承建单位就有56个,从事建筑服务单位的一级总承包商有36个,管辖总承包合同79个,分包合同多达80个,涉及企业多,涉税问题复杂。
项目建设过程中,恰逢营改增改革实施。作为参与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建设的二级承包商,南通四建集团珠海分公司财务负责人曹锡终向记者回忆:“那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因为弄不清相关税收政策,在申报、纳税方面出现问题,以致拖累整个项目进度。”这同样是港珠澳大桥项目组下属60多家施工企业担心的事情。
珠海市税务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派出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先后围绕营改增开展9次政策宣讲会。“税务人员帮我们从征税范围、报税流程、开票地点、计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政策解读。并提醒我们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可以通过增值税进项抵扣来降低税负。”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财务总监谢臣伟说,“这让我们更注重选择财务核算规范、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全面推开营改增以来,通过增值税进项抵扣,我们公司减税131.42万元。”
谢臣伟告诉记者,珠海市税务部门还成立港珠澳大桥专业管理服务小组,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税务人员经常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沉管隧道及沉管预制厂实地调研,当发现大桥及岛隧工程的构件都是由企业自制时,就提醒我们,根据现行税收政策,现场自制混凝土构件,用于本企业生产,不属于视同销售的范围,可以不缴纳增值税。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减负1.1亿元。”谢臣伟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激动,“税务人员送来的是真金白银,显著提高了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这为工程进度加快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珠海市税务部门在办税服务厅专门为港珠澳大桥主体项目纳税人开辟了办税绿色通道,确保主体项目纳税人涉税事项随到随办,有效提高了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涉税事项的服务质效。
国家税务总局珠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天翔向记者表示:“数以万计的工程建设人员为大桥的顺利通车辛勤付出,作为税务人,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大桥建设,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光荣。”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将给广东省的经济税收发展带来诸多红利。国家税务总局珠海市横琴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勇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作为港珠澳大桥的珠海连接点,横琴将成为全国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自贸区。横琴税务部门将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新高地的功能定位,落实港澳人士在横琴享受的税收优惠,推进跨境服务同城同质。”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横琴自贸区共吸引港澳企业2434家,其中港资企业1176家,澳资企业1258家。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袁红兵表示,从统计数据看,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实现税收达2.25万亿元,大湾区在经济总量、运输能力、金融产业、土地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经济综合实力已能比肩国际一流湾区。同时,湾区中的11个城市间产业分工比较协同,产业链条完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合作的推进,城市间错位发展、互利共赢,有望形成全方位、系统化、嵌入式的城际产业链,有效提升湾区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实力,这些都将进一步夯实全省经济税收增长的基础。
来源:中国税务报
编辑:刘艳芳 实习编辑 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