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税互动助力诚信小微企业扬帆远航

来源:中国税务报-中国税网 编辑:杨桦 2016-09-27 11:31:32
时刻新闻
—分享—

  ○与466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推出信用贷款金融产品230余项

  ○小微企业银税贷款余额1548亿元

  自2015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先后联合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将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与“贷款信用”相结合,为纳税守信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在全社会树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纳税信用价值导向。

  截至2016年6月末,各省级国税局、地税局积极行动,与466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合作协议,推出了“税易贷”“税融通”“税添富”等一批具有特定指向的无抵押信用贷款金融产品230余项,为9万余户纳税守信企业发放了近15万笔“银税互动”相关产品贷款,小微企业银税贷款余额达1548.74亿元。

  破解企业“融资难”困局

  近年来,小微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出现资金回笼速度较慢、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等状况。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税务机关加强“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去年11月,公司急于收购一批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如果按以往抵押贷款的程序来走,要先按银行要求开展房产和土地抵押物审核和评估,即使抵押物审核通过,获批的贷款额度和抵押物的价值还是要打折扣,企业拿到手的资金有限,审批时间还很长。”日前,金维他(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凤明在接受采访时说,是银税部门通过数据交换机制和“点对点”数据共享通道,让企业在短短5天就得到泉港建行200万元贷款。

  银税部门主动为企业发展把脉开方、破冰解困,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发展破除障碍,为企业升级转型注入活力。

  不久前,重庆市巴南区重庆天秀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因资金回笼速度放慢,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税务人员的介绍和鼓励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着国税局开具的《企业纳税信用证明》和《税款缴纳情况》到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没想到很快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链断裂问题。”企业法定代表人杨大刚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涌现出大批有技术、有想法的创客,在创业之路上,技术转变为产业,资金成为最大难题。湖北武汉华康世纪洁净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洁净室专利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有资产可用于融资的只有办公场所,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有限。“我们这个行业前景很好,如果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公司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打造“银税互动”金招牌

  2015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与银监会在开展“银税互动”的基础上,9月、11月又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先后签订了“征信互认 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增加“征信互认”内容,深化“银税互动”,对纳税守信企业推出小额信用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税银合作产品,并探索在自贸区或其他有条件地区选择综合性银行网点配置自助办税终端,提供银税自助办理一体化服务。

  按照活动部署,各地税务机关积极采取措施,与当地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紧密型、常态化的银税合作机制。不断拓宽受惠群体,将受惠面拓展至纳税信用B级企业;深化合作,将合作机制同助力进出口贸易发展、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加快信息传递,有效提升“银税互动”的运行效率,强有力地将纳税人无形的信用资产转变成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形资金,让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纳税人。

  活动的不断深入,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得到加强,金融机构贷款效率得到提高,依法诚信纳税氛围得到浓厚,较好地实现了企业、银行、税务三方共赢,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了“银税互动”的金招牌。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分别对本省的“银税互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至今年6月,甘肃国地税局累计为1.1万户纳税信用企业发放贷款426.66亿元,江苏国地税局为4.2万户企业放贷136亿元,重庆国地税局为2116户企业放贷31.22亿元。今年1月~8月,河南国地税局为7800多户企业放贷100.7亿元,江西宜春国地税局为82户企业放贷3.85亿元,山东滕州国地税局为138户企业放贷3.65亿元……

  营造诚实守信“大环境”

  “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在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银税系统依托“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提升了企业依法纳税意识,营造了诚实信用的良好氛围,纳税信用也越发地成为了企业信誉的试金石。

  在湖南,守信纳税人已成为金融业机构争抢的优质客户资源,而对失信纳税人,金融机构在受理贷款业务、发放贷款审批环节更加严格,形成正向褒扬和反向限制的双向合力。纳税信用级别在湖南已被纳入社会各界评价先进人士的重要指标之一,地方政府也将纳税信用结果运用到政府采购工作中,明确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纳税人的信用级别标准。

  “通过‘银税互动’项目,用诚信纳税换来了真金白银,解决了我们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这不仅是银税部门对我们这些坚持诚信纳税企业的最好肯定与认可,更是对我们的最好支持和回馈。”江苏天目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芮小津激动地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企业连续多年纳税信用等级被认定为转A级,最近通过由常州市国税局、地税局打造的“税添富”创新贷款项目,顺利取得300万元的银行授信额度。

  “银税合作”项目在全国各地开花,不仅能使更多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得到贷款资金,同时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终生守信、处处绿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激励和惩戒氛围。福建省福州市某鞋厂老板老曹高兴地说:“想不到诚信纳税对银行贷款也有这么大的帮助!利率低、审批快,税务机关和招商银行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以后不光自己要诚信纳税,我也要带动身边的一些亲人和朋友一样诚信纳税,让他们一起享受诚信纳税带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银税互动”项目将纳税信用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使纳税信用成为小微企业的信用资产,提升了纳税信用的“含金量”,彰显了诚信纳税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下一步,税务机关将不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完善纳税信用评价工作,将“银税互动”服务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小微企业、金融、税务三方共赢。

  银监会法规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银税合作机制是“银税互动”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平台,银监会派出机构作为税务机关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传导中枢”,将发挥好沟通协调、组织指导作用,确保新机制的建立和顺利运行。

来源:中国税务报-中国税网

编辑:杨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税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