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年前六个月:上海四类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速逾五成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陆绮雯 编辑:胡芙 2016-08-24 09:49:1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上半年,在实体经济遭遇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上海的税收收入却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记者从市税务部门了解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市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向由服务业及科创企业驱动。统计显示,今年1-6月,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居民服务等四类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速达到51.7%,贡献全市税收增量的32.6%。

  表面看似“错位”,却是一种“到位”,税收数据的变化里其实潜藏着上海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而翻开一家基层税务所的账本,经济转型的脉络愈发清晰。

  逆市的背后是顺势

  “今年1-6月,我所税收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近20%,这一增幅比往年平均水平要高出几个百分点,显示辖内企业整体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海市徐汇区税务局第九税务所方所长告诉记者。

  上海市徐汇区税务局第九税务所管辖着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的近3000家企业,因此,把九所的税收账本看作是漕河泾园区经济气候的“晴雨表”再直观不过了。作为本市老牌高新技术开发区,漕河泾这些年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始终在全国开发区名列前茅,园区企业牢牢把握着产业升级的风口,从目前园区的产业分布来看,从电子信息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到环保新能源,可以说传统支柱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这从上半年企业纳税榜单的具体情况就能看出端倪,约200户税收大户贡献了80%以上的税收数额,大型企业保持着强劲的动力活力;前20位的纳税大户,排名变化不大,其中不少上半年税收增幅达到三四成,显示出较强的抗周期波动能力。

  专家指出,人们口中所谓实体经济遭遇困难,更多的是指粗放型工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不景气,而漕河泾园区内的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受冲击并不明显,甚至大多保持增长,这得益于企业自身在应对经济环境变化时的调整转型。

  在漕河泾,面对产业链上游的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凭着研发实力、高技术含量及服务能力不看别人脸色,掌控着自己的冷暖。

  上海核工程设计院是漕河泾园区内一家知识密集型高新科技企业,核工院总会计师周俊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增长5%,利润增长7%。众所周知,经济下滑,用电量是更早下降的先期指标,所以在经济筑底过程中,核工院的核心业务——核电站设计自然会受到影响。

  是什么令核工院逆市取得不俗业绩?周俊颖坦言,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一直是“进行时”。除了研发、设计两个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增长外,属于“第三极”的服务产业板块迅速崛起,为企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能。据透露,上半年,服务产业板块签署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8%。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不少企业资金链普遍收紧的情况下,核工院在政策框架下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及手段,有效提高资金效率,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另一个颇为亮眼的现象就是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的集体增长,税收账本显示,漕河泾园区内的法雷奥、思科、天合亚太、韩泰等几家汽车业配套企业上半年的业绩增长都十分不错,而这应是基于其研发等各方面实力上才能获得的“高附加值”。

  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也是园区内一家服务企业,最重要的上游客户中就包括汽车企业。公司财务部经理诸宙透露,上半年其税收增长达到约10%,同比来看,这是相当不错的业绩,考虑到汽车等行业的下行压力,公司早就开始顺应市场需求,向更多领域拓展。

  科创动能“爆点”临近

  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近日来到上海市徐汇区税务局第九税务所,向工作人员咨询科创企业享受递延纳税的相关政策。不聊不知道,这家默默专注教育机器人研发领域十多个年头的民营企业,已然走到了业务大飞跃的前夜。

  税收数字也客观描绘了“爆点”的临近。2016年上半年,未来伙伴机器人缴税额就达到约1700万元,要知道,在2015年、2014年,其全年纳税额分别只有800多万元和700万元。

  井喷式的增长从何而来?“经过3年的市场需求分析、课程产品开发和师资准备,2015年底开始进军校外市场。业务从一开始就以几何级数爆发,从零到中心数量突破50家,销售额近千万,我们只用了6个月。”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恽为民表示,“在海外市场,其也通过全球30多家代理商打开了局面,未来公司的海外销售将超过国内销售。”

  据预计,今年全年公司有望实现收入超6亿元,2017年的收入目标则定在35亿元。这种几何级的增长便是科技创新厚积薄发的结果,从机器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漕河泾的科创“后劲”不容小觑。

  九所税收账本上的另一组数据值得一读。在上半年排名前50的纳税大户中,约有40家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而上半年100多户新增注册企业中,信息科技类企业也占据半壁江山,记者拿到一张新注册企业不完整名录,粗略数数,企业名称中包含“信息”、“科技”、“技术”词汇的超过50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研部葛玉御博士认为,这表明创新驱动战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联系漕河泾园区内近300家企业的九所税务管理员恽继军对于科创动能有着自己来自第一线的理解。他告诉记者,拿自己联系较多的软件企业来说,这一行本身就充分竞争,淘汰率非常高,这两年,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大多对市场变化十分敏锐,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也能在经济新常态中站稳脚跟。

  细细揣摩,葛玉御分析,这些纳税户的故事折射的结构转型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间结构转型,服务业成为增长引擎;二是产业内结构转型,制造业在创新驱动下从低端迈向高端;三是企业间结构转型,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企业迅速成长,开始“唱主角”;四是企业内结构转型,企业业务更加注重服务和创新研发。“漕河泾的税收账本表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使实体经济在整体经济增速下滑的环境中不仅‘抗跌’,而且具有可持续的成长性,由此为中国实体经济寻找增长新动能指明了方向。”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陆绮雯

编辑:胡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税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