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去产能,下岗职工怎么办?青岛做出探索:保障基本,职工可领取两年的失业保险金,社保基金帮着缴医保;促进就业,对接市场需求,提供育婴师、家政、汽车维修等培训,提供创业补贴和无息贷款;帮扶困难,对于困难就业者开辟公益性安置岗位,对于提供帮助的培训机构、招聘下岗人员的企业给予补贴和税收减免。
早上,和往常一样,吴春文吃完饭,刚要出门准备上班,却被妻子喊住了。“干吗去?”吴春文一怔,这才想起,他已经下岗了。
“在青钢待了32年,每天上班已经成为习惯,下岗在家反而不习惯。”吴春文对青钢的感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自己孤零零在家一上午,他就坐不住了,下岗第一天,吴春文就出去开始重新找工作了。
2015年以来,紧跟国家去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步伐,建厂近60年历史的青岛钢铁集团关停落后产能,由青岛市李沧区整体搬迁至青岛的西海岸新区。有不少像吴春文一样的职工,因为家庭、身体、技能等各方面因素,无法随企业一起搬迁,只能按政策予以分流安置。
如何安置?政府应做好哪些服务?记者进行了采访。
饭碗没了,怎么养家糊口
“从2016年1月4日起,大量分流职工就到各街道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办理失业登记。”青岛市李沧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玉芝说,至今,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会有青钢的人来登记失业。截至4月20日,青钢下岗职工在李沧登记失业的有2749人。
据刘玉芝介绍,在办理失业登记时,分流职工还要填一份失业人员需求诊断评估表,在摸清失业人员基本信息的基础之上,重点调查梳理分流职工的技术技能、就业意向需求、创业意愿、培训意愿等信息;对暂时无求职意向的人员,也对原因进行分析,并备案在册。“做好失业登记,也是更好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开始。”刘玉芝说,登记失业完毕后,这些分流职工就可以领失业保险金了。
80后王利会21岁就到了青钢从事高压配电工作,这一干就是14年。如今,和青钢其他分流人员一样,每个月可领取950元的失业保险金。
据青岛市李沧区人社局局长程远志介绍,由于青钢分流人员分流前,青钢和本人累计缴社保满10年,因此可以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自领取失业保险金当月起,养老保险需要自己缴纳,医疗保险由社保基金负担。
“青钢下岗职工,以前是5项保险,失业期间,会有养老和医疗两项保险。”青岛市李沧区人社局副局长王建发说,这些都是临时的过渡和救济措施。24个月,对于一个健康的劳动力来说,重新找工作时间足够了。
如今,吴春文已经在一家茶城当了一名电工,由于表现良好,试用期还没过,茶城便与他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并开始给吴春文缴纳五险了。他的各项保险又恢复正常了。
据介绍,青钢集团根据职工的工龄、职级职位等条件,采取一次性买断工龄的方式,一次性发放分流补助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分流职工的再就业压力。
学新技能,吃饭不愁
“一直从事高压配电工作,工种单一,就业渠道比较窄。”王利会坦言,一些特殊工种和岗位只有在一些大企业里面才有,来到社会上才感受到找工作的不易,很焦虑。
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她参加了育婴师的学习与培训。“掌握一门技能,吃饭就不愁。”王利会说,相比高压配电工作,育婴师更适合自己。“钢铁行业本身这几年就不景气,拿着钱下岗,权当提前退休了。”随着育婴技能的不断提高,王利会心态也有了很大转变,化解过剩产能,肯定有些人就要做出“牺牲”。王利会在青岛市李沧区人社局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刚刚参加完育婴师资格考试。她说这是对自己两个多月以来参加育婴师培训的检验。
据王建发介绍,根据失业登记统计,青钢分流职工中高中以下学历占95%,有技术特长的仅占33.2%,而且大多是冶金行业方面的技术,不能适应其他行业的技术需求。“分流职工的技术转型升级是突破其再就业瓶颈的重要渠道。”王建发说,根据分流职工的个人意向和技能特点,人社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提供家政服务、育婴师、维修电工、汽车维修等精准的专业技能培训服务。
2015年12月25日正式停产后,在青钢干了31年的于涛就出来找工作了,自己的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找工作碰了一鼻子灰。于是,他创业了!“上有老,下有小,还得卖力干啊。”于涛说,他与妻子一起盘下一个店面,经营起了肉类加工和早餐生意。“人社部门给我们两口子送来1万元的创业补贴。”于涛说,这几天他正在申请15万元的无息贷款。这是青岛市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之一。除此之外,于涛还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的政策。
这些政府优惠政策令于涛暖心。不过,他也很郁闷:开业好几个月平均每天得赔几十元房租钱。“以前在国企,不了解需求和做生意的门道,现在确实有些吃力。”丁涛说,“前几天,在人社部门的动员下,我报了个烹饪培训班,学几样拿手菜,希望能有所改变。”
确实找不到工作咋办
青钢分流职工中大部分为4050人员,特别是有一些长期工作在炼钢一线,身体不好、家庭或者确有其他原因无法重新就业的,政府会通过开辟公益性岗位的渠道予以安置。
据介绍,这些公益性职位包括社区养老、社区家政、社区照料、社区卫生保洁、社区安全保卫、社区文化教育等岗位。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每周工作不少于20个小时,从业期间,给予岗位综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商业综合保险补贴。“除生育保险之外的其他4项保险都由政府负担。”一位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跟记者说,再说,除了干好公益性岗位,他们还可以去找一些零工补贴家用。
青岛还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据程远志介绍,企业每从分流职工中招聘一个就业困难人员,青岛市给予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按照青岛相关规定,青岛市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在此基础上,李沧区再每月补贴300元,享受补贴期限累计不超过3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就业可能性,经过培训之后,培训机构为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就业牵线搭桥,分流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并及时足额缴纳社保满6个月,政府还会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机构就业援助补贴。按照相关规定,企业每招一个分流职工可减免税收5200元,连续减免3年。
另外,为了帮助更多的分流职工获取就业信息,根据失业登记时的手机号码,人社部门还建立了青钢分流职工通讯录和微信群。每组织一次招聘会,会专门针对分流职工发短信。“经常收到短信,感觉是真心在帮我们渡过难关。”王利会说。
李沧区还联合第三方机构“中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每周二、周五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招聘会,针对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还举办专场招聘会。目前,青钢分流人员已实现就业274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潘俊强
编辑: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