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为筹集财政收入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的税收,该如何发力并服务于五大发展理念呢?
我们可以发现,这五大发展理念,都是针对当前和未来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
创新,针对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当前,传统的产业模式和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新常态、新业态,企业唯有摒弃固有,创新技术和经营理念,才能长久地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企业的创新之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企业身上背负的沉重负担往往成为牵绊其创新脚步的障碍。我们唯有通过深化税制改革、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才能让企业在创新之路“轻装前进”,让更多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快速成长,为经济发展增添充沛的新动力、新活力。
协调,针对的是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非常突出,我们要优化现行税收政策,同时出台新的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确保全国各个区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不落后。
绿色,针对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逐渐累积的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拦路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在税收政策制定和调整的初始阶段更多地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也要致力于将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打造成为“绿色税制”,用税收杠杆鼓励环保产业,惩治污染行为,让我们的未来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洁,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开放,针对的是使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问题。在这个“地球村”里,只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奉行互利共处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要创新税收服务理念和服务举措,在继续吸引高水平、高层次外资进入的同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深度服务自贸区发展,打造新时期、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桥头堡”,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增长。
共享,针对的是发展的目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如何能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已成为全社会最深切的期盼。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完善税制,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在继续强调发展效率的同时,更多地兼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创业、拉动就业,汇聚发展动力,增进社会和谐,走向共同富裕。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包括税收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项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我们向着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唯有牢记和秉承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才能不断将税收现代化建设推向深入,税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来源:中国税务报
编辑: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