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银行投行研究经济学家苏海米在报告中指出,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简称通胀率)的物品中,约40%至45%曾经被征收销售及服务税(SST)。但取而代之的消费税,征税物品却占到72%,另有17%为零税率,11%为免税。这意味着征税范围更广泛,民众的通胀压力随之增加。因为有征税分类,因此消费税对国内价格影响不同。有的维持不变,如面包、鸡蛋和食用油这类基本产品;有的下跌,如汽车价格;有的涨价,如加工餐饮品和香烟。另有免税类的服务或产品照样起价,像是计程车费,且巴士、电动火车的费率也将调高。
若以推行过消费税的14个国家来看,大部分都在启动新税制当年,承受较高的通胀率,像是加拿大、澳洲、纽西兰和新加坡,通胀影响长达10至12个月。有部分国家的影响期较短或没有影响,但也是基于各自的国内和当时的外围因素。
对马来西亚来说,自去年12月开始采用油价浮动机制后,油价下滑,今年首两个月的通胀率年增仅0.5%。但随着3月油价调涨后,再加上消费税的冲击,相信本月通胀率将推高到3至4%。7、8月,通胀率更可能攀高到4.5至5.5%的高位,直到12月才放缓回到3.5至4.5%的区间。
来源:商务部网站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