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耗能行业排放多效率低 建议:费改税必须加快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方怡 编辑:胡芙 2015-04-09 09:14:46
时刻新闻
—分享—

  高耗能行业,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比重较高,能源成本在产值中占比较高的行业,也可以称其为消耗能源密集型行业。

  从浙江省的情况看,高耗能行业在国税收入中占比较高,其中部分高耗能行业对国税收入的支撑作用较明显。2013年,浙江高耗能行业企业户数占全省企业户数的6.9%,税收贡献占比19.7%。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个行业的税收贡献在全省工业行业中排名前10位,在排名前10位工业行业的税收贡献中占比为45.1%。

  行业问题:排放多效率低 排污费无力制约
  
  税收贡献与能耗消费数量U型特点突出,依赖程度依然较大。2013年,浙江省能耗较小的高耗能行业一般规模也较小,税收贡献相应不多,并且由于生产工艺的制约,能耗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能耗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相当低;而能耗较高的企业相对来说规模较大,因为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充沛,一旦生产规模增加,能耗上升,税收贡献也会随之较快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浙江省高耗能行业税收贡献的增长还是比较依赖于能耗增长。

  污染排放占七成以上,对本地环境带来不小负担。根据税收调查中采集的数据,高耗能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在全行业中占比均在70%以上,所以换句话说,高耗能行业无疑也是高污染排放行业。在高耗能行业中,有79.9%的水污染物和88.3%的污水由纺织业排放,有64.4%的废气和37.3%的固体废物由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有45.5%的大气污染物由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排放。

  排污治理费存在先天缺陷,缴纳不规范现象较多。从采集到的数据来看,高耗能行业排污费与环保设施及运行费用合计约为主营收入的0.7%左右,为主营业务成本的0.8%左右,总体来说,高耗能行业排污的成本并不高,对企业排污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国实行了排污费制度,自确立之初至今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污染问题的不断突出,排污费逐渐显露出了其本身的缺陷和运行方面的弊端。

  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比较高,间接造成节能减排负面影响。2013年浙江高耗能行业企业的出口销售占比为21.4%,占比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7.7%,增速高于全部出口销售收入增速4.1个百分点。浙江省高耗能行业出口增长快于全行业平均增速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之前分析与实际来看,浙江省出口较多的纺织业不管是资源耗费还是对水资源环境的污染,都是比重明显偏大的,而其资源利用效率及税收贡献相较而言是偏低的。

  资金链较为紧张,资产利用效率偏低。2013年底,高耗能行业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为2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确认的销售收入暂时无法转化为资金。资产负债率6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负债的占比相对稍高,其中长期借款在负债中占到了1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长期借款比例高,相应地每年支出的利息也较多。结合财务费用来看,高耗能行业财务费用占三费支出高达31.5%,而全省平均占比只有16%,差距达15.5个百分点。从高耗能的该项指标来看,行业整体资产利用效率偏低,不利于其对社会的经济贡献。

  对策建议:调结构提质量 费改税必须加快

  ——逐步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一方面,严格把关新上项目,为别的行业部门腾出资源空间;另一方面,引导高耗能行业引进先进技术,调整内部结构和清洁生产,加快转型升级进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首先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高耗能行业减量提质,防治中小企业污染。一是严格审批高耗能行业的准入机制;二是要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提高天然气、煤层气供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三是提高高耗能行业资源利用率,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四是在提高能耗利用率的时候积极防治高耗能行业的污染排放问题。

  ——加快费改税进程,加强税务和环保部门的通力合作。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快推动环境税等有利于节能减排税种的立法工作,充分发挥税收在经济、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多种类多层次开征环境税,对行业与产品、污染系数和程度不同的污染物及污染行为实行差别税率。同时对享受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的高能耗高出口的行业加大环境税的征收,以期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耗能行业的出口成本。

  ——畅通企业环境污染防治融资渠道,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保护资金瓶颈。政府应该积极扶持有成长潜力又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行业中小企业污染防治融资。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高耗能行业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实行污染集中治理,既有利于提高和稳定高耗能行业的达标排放率,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方怡

编辑:胡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税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