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指出了日本今年第二季度GDP第一次速报值出现-1.7%,换算成年率为-6.8%的大幅度负增长这个消息的恐怖。连英国的《金融时报》在8月14日都专门为这条消息发表了一篇题为《“安倍经济学”陷入困境》的社论,这是一种很强烈的信号,表示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的前景很不看好,这种看法当然引起了日本人的不安。在日本人看来,安倍经济学如果失败并不是从“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二十年”再进化到“失去的三十年”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日本将在和中国的竞争中完全失败。
按照《产经新闻》主板一直的观点(副版“Businessi”因为是纯经济报纸,并不持和主版同样的观点,这一点在笔者以前的文章中提过的),中国经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时可能崩溃。在笔者的记忆中,这篇文章似乎是《产经新闻》主版上所刊载的第一篇公开承认那些提法都只不过是“希望的观测”而实际上的问题是日本经济一直在摆乌龙的文章。
采用国际上评价国家经济力量的标准的GDP来衡量的话就会发现在“安倍经济学”开始之后“中国膨胀日本萎缩”的趋势似乎更加明显了。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因为日元的贬值,2013年日本的GDP为4.9万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减少了17%,而中国的GDP为9.2万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加了12%,和日本的差距拉得更加开了。
另外更加让日本人着急的是从2013年开始在贸易决算中人民币被使用的数额也压过了日元,2013年被使用的人民币达到了7080亿美元,增长57%,而同期被使用的日元下降了16%,只有四千多亿美元,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在稳步增长,而用《产经新闻》的话来说就是“日元正在东南亚被人民币驱逐了出来”。
这就和安倍经济学的宗旨不相符合了,本来安倍经济学的宗旨就是回归到“强大的日本”,这样才能和中国对峙,但是如果不但不能回归“强大的日本”,反而会因为自己的乌龙而落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这才是《产经新闻》担心的地方,光靠“希望的观测”是无法在和中国的竞争中取胜,也无法回归到“强大的日本”的,在竞争中胜出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数据的。日本今年二季度之所以出现如此惨淡数据的理由也很简单:从4月1日开始的将消费税率从5%升到8%的措施使得消费者抢在第二季度之前进行了消费,而在第二季度开始之后全体捂紧了钱包。
消费者不能永远捂着钱包不放,他们总要消费,就是说这种GDP的负增长应该是暂时的,消费势头慢慢地能回到正常水平,但问题是这次的消费税涨势并没有完成,还有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在等着日本人:根据2012年民主党自民党以及公明党的约定,消费税应该在2015年4月1日继续增长剩下的2%从而达到10%的水平,至于最后到底是否增长,由政府根据2014年12月的经济形势而决定。
从现在的现实经济情况来看,明年再度增加消费税肯定会再次给消费降温,日本经济也就会更加萎缩。所以如果可能,政府应该推迟再度增税的时机,但是严酷的日本社会现实以及经济现实又决定了日本人几乎没有推迟增长消费税的可能。重建日本经济需要钱,应付老龄化社会所需要的养老金,健康医疗以及老年人照顾事业都需要钱,所以几乎可以肯定安倍政权会如期提高消费税的税率。
至于涨税之后会发生什么?从1989年从零开始至今已经有过三次消费税上涨经验的日本人从用脚指头也想得出来。但是不涨税就无法解决的社会和矛盾问题又使得日本人只能采取这个选择,这就是日本所面临的两难处境。
《产经新闻》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中国或者中日关系,而应该是在呼吁安倍下定决心,不要为一时的数据所动而推迟涨税,还是应该按计划涨消费税,否则经济上不去,社会也会发生大混乱,而坚持涨税可能在社会安定上有所取得,这样才能回到和中国对峙的原点。
来源:中税网
作者:俞天任
编辑: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