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健认为,税收贡献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企业规模,二是经济效益,三是部分税制因素。其中,经济效益是一个主要反映投入与产出比的质量指标,一般可以用“人均税收贡献”、“产值税收贡献”、“资金税收贡献”等指标反映。
胡怡健说,“一般大企业纳税多,民企、小企业纳税少,感觉上好像小企业贡献小,实际上它税收与产值的比值不一定小。”
他举例分析:“我们假设有两家营业额都是100万元规模的企业,一家是银行,另一家是服务性企业,一般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比较高,假设为40%,我统计过一般服务业这个数值在10%。”
“先算企业所得税,25%的税率,银行纳税40万×25%=10万元,普通企业纳税10万×25%=2.5万元;再算营业税,它是按营业额征收的,假定是5%的税率,两家企业交的都是5万,但这5万块钱占银行利润的比例只有12.5%,却占普通企业利润的50%!由此得出结论,虽然普通企业在纳税额上比不过这家银行,但它也贡献出利润的相当一部分。”
胡怡健还认为,当表扬这些企业纳税大户时,别忘了消费者的贡献。“这涉及一个纳税‘痛感’的问题。我们不能忘了,是消费者买了企业的商品后,企业才去交税的,又不是企业一生产完就交税了!”胡怡健说,“所以也要看到,税收应当向更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方向转型。”
胡怡健还提醒注意行业集中度的问题,他认为应当思考如何为中小企业留出发展空间。“从集中度上看,工业企业的特点是‘一企独大’,三产的特点是‘一业独大’。”胡怡健说,“百强榜单上企业的(税收)贡献越大,一定程度上说明垄断程度越高,难以充分竞争。”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胡苏敏
编辑: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