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更具开放度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龙金光 编辑:刘正需 2013-07-05 09:44:28
时刻新闻
—分享—

  上海正加快冲刺建设内地首个自贸区。昨天有消息称,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已在国家层面获准立项。近期,上海各部门正紧锣密鼓地为自贸区做配套调研与方案制订,其中涉及海关、税务、银行、土地、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而上海自贸区具体方案有望于5月底6月初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并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挂牌运营。

  而早在去年12月2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根据《条例》反映出上海自贸区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将更具开放度。

  向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

  由洋山港临港新城为起点一路北上,沿着海岸线途经机场保税区,直至外高桥地区,在这条海岸线上,上海正紧锣密鼓推动它建设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园区,指的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从本质上看,中国眼下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

  具体而言,与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园区具备以下三点差异:一是监管理念,要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二是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三是政策的开放度。最主要的是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自由贸易园区要求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

  海通证劵房地产行业高级分析师涂力磊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尽管目前上海“保税区”在外汇管理、货物进出港监管、转口贸易等方面,还有较多限制,只能算是具备自贸区的雏形,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地探索完善,集外高桥保税区(含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于一体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已经基本具备了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充分条件。

  一方面,上海综保区在经济功能、经济规模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上海综保区在贸易便利化环境打造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例如,上海综保区已在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单项突破”,并正在着力打造与国际惯例相近的便利化环境,包括创新货物通关模式,实施商品预检,推动通关、通检流程再造,试点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收付汇,提高跨国公司资金运作效率。

  尽管如此,要真正实现向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上海综保区还需要进一步运用好保税区的海关、检验检疫和外汇政策,做到对区内企业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努力培育离岸特征,在发展转口贸易、多国贸易、境外贸易的管制上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并加强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有极大推动作用

  事实上,各地建设自贸区的诉求此起彼伏。目前,深圳前海在打造自贸区功能;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获批,探索建立舟山自贸区的提法也被国家列入议程;北京作为华北地区资本聚集地,不排除在周边区域设立自贸区的可能性;建设自贸区,同样是上海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

  为抓住能为上海带来新的“十年红利”的自由贸易区项目,上海市政府早在去年末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贸易中心。

  涂力磊认为,该《条例》将重点优化完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贸易平台建设、贸易环境营造和改善、贸易机构引进、贸易促进活动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址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外高桥保税区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拓展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服务。

  从具体内容看,涵盖了市场体系建设、贸易主体建设、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促进、贸易秩序维护和法制环境建设等相关内容。

  《条例》在三个方面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打下基础:在监管理念上,已经更多体现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支持企业建立国别进口商品中心,支持发展各类外贸转型基地;在通关流程、人才引进、资金结算、投资便利、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按照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等。

  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自由贸易区课题组组长万曾炜曾表示,自贸区表面理解就是贸易自由,在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资金、外汇管制等)方面有一些政策性的特殊优惠。而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有极大推动作用。

  上海自贸区VS深圳前海:各有千秋

  拿深圳前海与上海自贸区特征相比较后发现,上海自贸区在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将更具开放度,而深圳前海则在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上更胜一筹。

  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深圳前海监管理念则立足仓储物流,并创新商业模式,吸引区域公司总部、全球知名物流公司营运中心的入驻,实现区内区外联动。

  与此同时,深圳前海重点发展进口消费品展览展示中心、进口产品的分拨中心,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将前海湾保税港区打造成为亚洲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商贸中心、商品集散和交易中心。2013年1月,首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签约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

  前海之特,正是在于比特区更“特”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少到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按内地和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涂力磊表示,在总结深圳前海的经验基础上,上海自贸区试图在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将更具开放度。这包括,政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在上海市探索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点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按照有利于贸易主体集聚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原则,落实促进贸易发展的财税政策,做好出口退税服务工作等。(●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邹小玲)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龙金光

编辑:刘正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税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