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财政部数据统计的解释,3月的说法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工作日同比少2天以及进口环节税收等减少。”4月的说法是“中央财政收入延续上个月同比下降态势,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增幅很低,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减少,以及去年同期清缴石油特别收益金收入入库较多、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应该讲,这些提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涉及了影响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判定财政收入波动的缘由。但笔者认为,从整个收入形势的大环境和更长时间序列上的分析视角观察,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很可能还有更深刻的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个月,中央财政收入不仅增速下降,而且同比累计数也在下滑。今年第一季度(1月~3月),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如果加上4月同比下降2.2%。这意味着,本财年度过去4个月的同比累计数据依然是负数。近年来,中央财政收入负增长并不是常有的事情。距离今年3月和4月中央财政收入连续负增长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的8月和9月。这两个月,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6.7%和2.4%。虽然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中央财政收入波动理应属于正常的事件,但我国在多年财政收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增速维持在20%以上的情况下,当前频繁出现增速持续下降,甚至负增长的局面,还是能反映出一些问题的。
构成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增收乏力,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我国的税制结构决定了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以增值税为代表的税种。回顾2012年下半年的中央财政收入增速U型企稳上升就能看出一些端倪。2012年的8月和9月,增值税同比增速分别为-8.5%和10.4%,企业所得税(扣除退税不可比因素后,下同)增速分别为-5%和-11.1%,两大主力税种的收入波动,导致了中央财政收入下滑。只是2012年10月和11月,增值税同比增速分别达9.2%和16.2%,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分别达10%和25%,出现的逆转才迅速将中央财政收入重新拉回增长的通道。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近期。今年的3月和4月,增值税同比增速分别为-0.7%和9.5%,企业所得税增速分别为2.6%和1.8%,中央财政收入受到主要税种增收乏力的影响,出现负增长不足为奇。如果再把视线拉回到整个2012年,情况就更加明晰。2012年财年度决算显示,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为9.4%,其中增值税同比增长8.9%,企业所得税增长12.8%。可以发现,主要税种的增速决定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幅变动。
结构性减税的红利还处在释放的前期,经济波动收窄或有助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企稳。结构性减税是近一年多来,中国财税领域的一件大事,其短期影响主要在收入的数量,但长远效果可能改变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及运行轨迹。从2012年的情况看,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效果明显,不少行业和企业从中受益。与之不期而遇的是,自2012年1月开始,增值税收入增速突然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增值税收入同比累计增速为15%,而到了2012年1月,增值税收入同比累计增速下降为0.42%。这意味着,增值税一方面征收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增值税收入增速却在放缓。
这当中,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系统性因素。随着结构性减税的引导效应逐步释放,一些在2012年以前贡献财政收入大的行业或企业正在调整产业结构,新的经营模式处在生长阶段。由于旧的产业形态贡献的税收相对较大,新的产业形态贡献的税收相对较小,减少的旧产出与增加的新产出即使大致相当,也可能对税收收入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增长放缓0.5个百分点,导致了税收收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的较大震荡。可以预计,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化和税制结构调整的到位,将有助于中央财政收入的企稳。
相对于地方财政收入依靠土地的模式,中央财政收入的变动更反映经济基本特征。过去的十几个月,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地方财政收入一改多年来低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的局面,持续快速增长,开始领先中央财政收入增速,进而带动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目前的税制结构之下,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及相关的经营。回溯2012年6月至今的10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本级收入增速从未低于10%,最高的2012年11月同比增速达25.6%,2013年以来的同比增速也在15%左右。可以说,相对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的大幅波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表现出一种相当稳定的情况。土地成为地方财政稳收的重要载体。从经济学分类上讲,土地可划归为要素或者资本,具有较强的存量特征。与之相对应,我国的流转税税制下,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构成了中央财政收入的核心部分,具有较强的流量特征。在税制相对稳定和征管效率短期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能否增收往往可以反映出经济流量的起伏。因此,观测中央财政收入的数据变动,更能洞悉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面变动。
警惕中央财政收入波动影响公共支出,进一步做好财政平衡的各项准备。中央财政肩负着较大的公共支出责任,随着收入波动的增大,公共支出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因此,准确定位目前的财政收支偏离度非常重要。1月~4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3.6%。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同比增长6.7%,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4.9%。与之对应,1月~4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7%。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8%,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9%。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支出较之收入,同比增速分别快7.5个和1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收支的偏离度明显增大,虽然这在年初增加的赤字预算已经有所考虑,但不容忽视的是,财政平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如果分类看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偏离程度,还能发现,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增速与收入增速之差收窄。这说明,中央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平衡的压力也更大一些。事实上,201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平衡性较之2008年和2009年有了一定的恢复,这得益于经济的好转和财政刺激计划的减弱。但2013年的形势却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次影响财政平衡的不是支出的激增,而是支出刚性下的收入减少。面对变革中的税制结构,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央财政收入下降给财政稳定和政府公共职能履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何代欣
编辑:刘正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