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融财政争论背后:企业期盼减税降费

来源:新京报 作者:朱邦凌 编辑:胡芙 实习编辑 方瑞 2018-07-24 09:43:11
时刻新闻
—分享—

  财税政策在企业减税环节应该大有可为,是市场的切实需求。透视争论背后,应重视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期盼。
  近日,有关金融与财政的争论引发市场巨大的关注。这实际上是一场学术争论,之所以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原因是当前经济正面临着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当此种不确定性与国内金融去杠杆“碰头”后,人们对过往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反思,是理所当然的事。
  透过现象看本质,争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争论触动了“少放水多减税”的经济痛点。由争论引发对“少放水多减税”社会诉求的重视,是有其必要意义的。
  随着金融去杠杆和股市、债市、汇市波动,市场要求“货币宽松”、“再次降准”的声音再起。一些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等,希望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环境,通过宽松放水的方式,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然而,单纯的货币政策宽松,会导致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也会鼓励那些低效部门继续借新还旧、增加杠杆。
  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较5月份有所提高,但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亿元。数据背后的两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新增贷款1.67万亿元中,家庭部门的房地产贷款增加较多,企业部门的票据融资增加较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均为较低水平。二是,虽然货币市场持续宽松,但债券市场对民企而言,融资功能基本丧失。2018年民营企业债融资额创下2011年以来最低点。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辅相成,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面对经济波动,都会配套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近几年,企业多番呼吁减税降费,不过普遍反映获得感并不强。
  经济学著名的“拉斐尔定律”指出,对边际收入和资本减税,可获得更多税收。经济学家拉斐尔认为,减税将产生更多资本,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率,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该定律明确了税率与税收收入水平的关系。在筹集税收收入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税率,低于最优税率,税收收入还有增长潜力;高于最优税率,经济会出现衰退,引起税收收入下降。
  由于中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时期,制造业部门盈利能力普遍下滑,因此企业税负感重。另外,税负不仅包括税收,也包括收费。2016年,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曾称,“乱七八糟的税太多了,光我们就要交500多种费”。经核实,2015年娃哈哈缴费金额高达7412.07万元。
  据统计,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144360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2017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一系列措施,全年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不难得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对税负的负担感更加敏感。因此,透视争论背后,应重视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期盼。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来源:新京报

作者:朱邦凌

编辑:胡芙 实习编辑 方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税务频道首页